輕鬆管理 LINE 好友,讓關係不再掉漆(關於 LINE 你要知道的三件事)

ILING Wu
Nov 22, 2021

--

在 FB、IG 等社群紅利逐漸消失後,LINE 已經是很多企業、品牌開始尋求的解決方案,但缺少會員管理的 LINE 帳號就好像少了一隻腳,可以維繫用戶關係,但資料卻無法直接同步回資料庫。

透過 LINE 有幾個很棒的好處,可透過訊息直接傳遞給好友,中間不需要經過演算法的控制,這樣的訊息更加直接的傳遞到好友手機裡。

不過 LINE 卻有可能因爲訊息內容不符合需求,或是下載完貼圖後就封鎖,所以在 LINE 想要持續維繫好友關係,就需要有一些進階功能、客製化的訊息內容才能讓好友持續關注你的官方帳號。

LINE 除了發發訊息還能幹嘛?

LINE 除了發訊息以外,現在有越來越多功能,除了各種訊息格式可以滿足不同需求外,像是活動類型的內容:抽獎、活動報名、優惠券等功能,已有不少品牌都開始使用。

這些功能除了讓好友可以有更多保留好友的目的,同時也能有更多誘因吸引好友加入,這樣的方式除了能讓好友數快速成長,也可以降低好友因為單次加入領取優惠後,而讓封鎖率提升。

以下有幾個重點是在經營過程需要注意的重點:

  1. 不要過度制式化的內容
  2. 客製化訊息內容
  3. 提供殺手級的應用功能

接下來我們來說明每一個重點經營,幫助大家能更快進入 LINE 帳號經營的領域,也可以快速上手。

不要過度制式化的內容

以前大量廣告進入 LINE 官方帳號後,導致居高不下的封鎖率,許多帳號也在想除了引導用戶加進 LINE 官方帳號,如何延續互動及留存率都是一個很艱難的課題。

LINE 是通訊軟體,在通訊軟體裡你會如何與你的朋友聊天呢?

❌「本週特價商品:⚡️密集養膚組,買潤燥養膚精華送5片面膜」

⭕️「Hi Jannie, 你在找適合的面膜嗎?推薦給你⚡️密集養膚組 」

過度制式化的內容,如果又跟自己完全無關很容易就會變成垃圾訊息,不如多一些溫度,更像是跟好友對話的感覺,推薦你的朋友一個好用的東西。

加入幾個小要點就可以讓訊息更貼近人心:

  1. 發文加上好友姓名,可以更有溫度
  2. 更口語話的方式取代制式對話,用「你」取代「您」等
  3. 發文內容盡量讓好友有互動的機會,簡單的問題選項就可以增加互動

客製化訊息內容

當 LINE 好友數越來越多時,訊息費用越來越貴,會不斷增加行銷成本,分群分眾已經成為基本功能,當我們可以為好友貼上各種興趣、行為標籤時,就可透過喜好發送更精準的好友訊息,這會有幾個優點:

  • 降低封鎖率,好友收到跟自己喜好相符的訊息就不太會封鎖
  • 提升轉換率,收到與自己喜好的內容會更有機會點擊
  • 習慣互動,發文最後可以帶個互動,按鈕、Quick reply 都是很不錯的形式,增加互動率也可提升轉換機會

客製化的訊息內容,為的是傳遞更精準的資訊給好友,一方面可以更了解你的好友輪廓,同時好友收到訊息時不會覺得又是廣告,推薦喜好商品可以讓好友持續在帳號內互動瀏覽。

提供殺手級的應用功能

當個品牌都在做自己的 App 時,App 的下載門檻越來越高,要好友「下載 App > 註冊 > 填寫資料 > 領取優惠卷」,這段過程已經讓很多人寧願放棄,但如果是使用台灣人最熟悉的 LINE 呢?

我們把流程改成 「掃描QR code > 填寫資料 > 領取優惠券」,重點是好友不需要下載 App,全都透過 LINE 官方帳號完成,整個過程大概五分鐘。

這些填寫的資料也會同步保留在個人資料中,你可以知道你的好友在哪消費,何時使用優惠券,甚至透過發票上傳抽獎等功能可以了解好友購買的品項。

這些進階功能整合在 LINE 官方帳號中,才能讓好友有更多使用的機會,同時也更不會封鎖,只要不被封鎖就會有更多對話的機會。

常見的幾個 LINE 的應用功能,包含:

  1. 會員專區:整合會員的消費記錄、點數查詢、數位會員卡
  2. 優惠券:不定期提供優惠券使用,專屬 LINE 好友獨享
  3. VIP 專屬功能:車廠提供車主線上專屬保修功能,建商提供住戶線上維修機制
  4. 免費工具:像是 OakMega 官方賬號可透過 LINE 表單產生專屬電子名片

這些專屬的功能,都會讓好友有更多留存的機會,也因為需要常用到這些功能,所以更不可能封鎖官方帳號,行銷人員也可抓準這個機會,透過各種方式更清楚的了解好友輪廓。

結論

越來越多品牌踏進 LINE 官方帳號,在這成千上萬的帳號裡,想要脫穎而出勢必需要有一些特別的服務,除了基本的操作功能外,還可以有更多附加價值,也會讓好友更願意與品牌帳號互動。

這次我們提供了一個完整的健檢表格,讓大家可以透過檢核表檢視自己的官方帳號經營狀況,更提供了經營建議幫助大家在 LINE 帳號經營上更有幫助,點下方資訊欄可以了解更多。

--

--

ILING Wu

因為書店而愛上書,喜歡咖啡,在社群媒體打滾,不斷努力。